中国房产网 --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信息第一门户 -www.juzhu.org-

房产新闻

合作动态

时事焦点

规划设计

新金融

财经视角

活动交流

在线咨询

/ - 搜文章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茶余饭后 >> 社科 >> “误判”特朗普,中国如何理性反思?


“误判”特朗普,中国如何理性反思?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还没有上任,就向中国发起了强硬挑战。继打破数十年的美国外交惯例与中美外交默契、与台湾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后,特朗普近期又在接受采访时暗示,美国不必受“一个中国”政策的约束,可以将此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特朗普的这些言论、举动震动了全世界,而也许在所有人中受震动最大的,是那些原本以为特朗普上台会对中国有利的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国人开始呼吁,不应再“误判”特朗普,应该认识到特朗普构成的重大威胁,否则将会给中国带来沉重代价。

但问题是,“误判”特朗普,究竟是谁之过,谁最应该反省?在今年的整个美国选举过程中,对于大量中国人(既包括精英也包括普通网民)热烈支持特朗普,国际舆论一直感到大惑不解,因为特朗普一直在竞选中对中国发出各种威胁,既有经贸方面,也有地缘政治方面,而且没有理由认为他的这些威胁只是说说而已,不会付诸实施。如果说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的轻率行动令人惊奇的话,许多中国人这么晚才恍然大悟地意识到“原来特朗普上台对中国不利”,才更令人惊奇。

事实上,在中国,对特朗普的支持曾经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跨越了“左”、“右”两派。很多从“右”的方向支持特朗普的人,是受到了美国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反感美国的自由派(中国网络上俗称“白左”),认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进步主义”和“政治正确”过头了,应该由保守主义来纠正。

当然,这中间也存在一定的情感误置,因为特朗普并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保守主义者,比如他的经济政策反国际自由贸易,并带有一定的国家统制主义色彩。只是这并未妨碍这部分人喜欢特朗普。不过,这部分特朗普支持者相对比较“小众”,以知识分子为主。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信奉自由主义的中国“右派”,对特朗普持鲜明的反对态度。而且,那些“右派”的特朗普支持者,通常对中国的体制也持批判态度,所以特朗普向中国发难的举动,并没有震动他们。

受特朗普最新言行冲击最大的是中国的“左派”特朗普支持者,主要是民族主义者和官方意识形态的拥护者。他们曾经认为特朗普的上台有利于中国,并为此而欢呼,而特朗普的对华强硬举动打碎了这一幻景。当然,这些“左派”也会与“右派”共用一些话语,如也对“白左”、“圣母”百般嘲讽等,但他们支持特朗普的最主要动机不是反感美国自由派,而是认为特朗普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或者特朗普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支持特朗普的理由,或者说喜爱特朗普的原因,至少可以概括为七点。而这七点,每一点都值得推敲。

第一,特朗普是一个“商人”,其潜意思是,商人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可以接受各种讨价还价,而中国一向善于和这样的“务实主义者”打交道,所以,特朗普对中国有利。但问题是,用“商人”来概括特朗普的个性和习惯很不准确,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特朗普在整个选战中极其顽固,一意孤行,并未表现出“商人”的灵活性和乐于妥协的倾向,而且,他很可能因最终出人意料的竞选成功,而变得更加顽固。同时,特朗普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信念,可谓是一个狂热的美国民族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好斗、甚至好战的人。即使从“商人”的角度看,特朗普似乎也更喜欢冒险性的交易,愿意冒着两败俱伤的风险“恫吓”对方,迫使其支付沉重代价。鉴于在中美关系中,美国拥有的转圜空间远较中国为大,特朗普的这种策略将令中国很难受。

第二,特朗普不重视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无意推广西方制度与价值观,所以,有利于中国。的确,特朗普并不尊重美国的民主制度,也对在世界各地推广民主缺乏兴趣,但是这并不会妨碍他在与中国博弈时利用价值观话语,将其作为向中国施压的武器。同时,也很难说以往的美国政府,利用价值观对中国施加了多么巨大的压力,例如,奥巴马政府对中国构成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战略方面的“亚太再平衡”,和经贸方面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不在价值观方面。

第三,特朗普是一个孤立主义者,可能退出东亚,从而给中国留下更大的战略空间。然而,人们根本无从判断,特朗普在上台后一定会采取孤立主义政策。其实,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更像是利益维度上的“美国至上主义”,并不在空间维度上放弃战略空间。特朗普只是想更加强调美国作为单个国家的利益,减少国际公共品提供,减少对国际义务的承担,而要求盟友自己负担起更大责任,缴纳更多“保护费”。这并不代表美国力量的收缩,相反,美国仍以维持全球主宰地位为目标,并可能在局部地区,如东亚,演变为更加咄咄逼人的战略进攻。

第四,一些中国“左派”不喜欢美国的民主制度,在他们看来,特朗普的崛起意味着美国民主制的堕落和衰败,因此是喜闻乐见的。的确,特朗普的上台意味着美国民主制度面临一定的危机。但第一,特朗普上台也“打醒”了美国自由派,迫使他们思考如何与特朗普更好地博弈,同时回应更深的社会诉求,美国民主仍有在“试错”中修复、巩固的机会。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出错,尤其是权力制衡机制的失灵,对中国未必是好事。美国总统受到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国内方面,其在外交和军事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也有更大的滥用权力(“乱来”)的空间。现在,即使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也会承认,美国国内民主机制及相关政治、社会力量,是制衡特朗普,迫使他不要在台湾问题上“乱来”的重要因素。

第五,一些人认为(并希望)特朗普会把美国“搞乱”,加剧美国的衰落,从而对中国有利。但是,美国现在并没有在绝对意义上衰落,只是别国与美国的差距相对缩小了,美国的军事、经济、科技实力仍然远超其他国家。特朗普上台有可能加剧美国社会矛盾和族群裂痕,但并不一定会导致美国经济下滑,或者军事力量削弱。退一步讲,即使美国衰落,历史经验表明,处于衰落过程中的大国更喜欢对外用武,以吓阻它所认为的潜在竞争对手发起挑战。

第六,一些人认为特朗普会把美国战略重点放在中东地区,甚至在中东恢复“反恐战争”,从而延续9·11后中国获得的所谓“战略机遇期”。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针对穆斯林的言辞或许造成了这种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会这么做。事实上,特朗普竞选中的涉穆斯林言论主要集中于两点——恐怖袭击威胁与移民,而这恰好是在呼应美国国内民众关心的“身边”议题。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受伊拉克战争等事件影响,美国民众不愿再贸然介入“遥远”的中东地区的冲突,特朗普也向选民一再强调,他从一开始就反对伊拉克战争。执政后,特朗普可能加大美国打击伊斯兰国(ISIS)的力度,或者对伊朗施加更大压力,但不一定会把战略重点放在中东。更何况,特朗普表现出强烈的亲俄倾向,而俄罗斯在叙利亚、伊朗等中东国家都有战略利益,这为美俄合作重塑中东秩序,而非美国单边激烈干预中东,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第七,特朗普在选战中表达的族群歧视、族群威胁话语,引起了一些中国大民族主义者、种族主义者、排外主义者的共鸣。他们或者是在情感上认同特朗普,或者真的想效法特朗普,鼓动族群歧视,加剧族群对立(尽管特朗普在美国正式执政后未必真会这么做)。但是,美国的族群政策,和中国的族群政策,完全是两回事。特朗普即使在美国国内挑动族群对立,这也不意味着他就会更容忍、鼓励其他国家实施这种行为。相反,如果他选择和中国对峙的话,更可能利用族群议题向中国施压,而面对来自特朗普的挑战,中国也应当会更强调国内的族群团结。

基于以上站不住脚的理由,中国国内出现了大量的特朗普支持者(俗称“川粉”)。有的人达到了荒谬的程度,不仅自己喜爱特朗普,而且会猛烈攻击那些基于合理理由批评特朗普的人。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国际严肃媒体基于公心而非私意,一直在提醒特朗普对国际秩序与全球公共利益可能造成的危害,但在这些“川粉”眼中,这些媒体是“背离了客观公正原则”,是在蓄意、吹毛求疵地“黑”特朗普,或者是“不识时务”的“小清新”、“白左”、“公知”。但吊诡的是,国际主流媒体所提醒的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与危险性,最终却以特朗普对中国的惊人挑衅表现了出来。这在印证了国际主流媒体警告合理性的同时,也造成了“川粉”的分裂,以及相当大一部分“川粉”的哑然失声。

由以上分析可见,很多中国人支持特朗普,是因为他们与特朗普有一定的共性:都是民族主义者,都以零和博弈思维看待中美关系,都不认同民主、包容等现代价值观,都有族群歧视倾向,都有反智倾向,更愿意依赖直觉和情绪,而非综合权衡的理性认知。这解释了“非理性”的特朗普在中国的巨大吸引力。但问题在于,国际主义者会联合在一起,而民族主义者却往往互为对手,非理性的、民族主义的、以零和思维看待两国关系的人,更容易爆发冲突而不是合作。特朗普并不是他在中国的许多民族主义“粉丝”的“同道”,而是先行一步,走上了与中国对抗的道路,而且根据以往经验判断,他不会轻易后退。

特朗普的举动已经令中美关系处于险境,可以说构成了中国近些年来遇到的最大的国际政治挑战。然而,特朗普在西方仍有一定的孤立性,美国的自由派试图从一开始就制约特朗普,包括在外交政策方面,欧洲也对特朗普深怀疑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也存在着对特朗普的忧虑。因此,在约束特朗普、迫使他尊重外交惯例和已有国际秩序方面,中国不仅与许多其他国家,甚至与西方的内部力量,都有着共同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面对“特朗普挑战”,诉诸一种主要植根于民族主义的策略,乃至以“特朗普式”的激烈言辞回敬特朗普,这将使世界将此视为中国与美国的民族主义的冲突,从而使中国难以赢得国际性支持,甚至可能给特朗普一定的机会来孤立中国。中国合理的做法是不囿于本国利益的视野,而是既强调中美关系的合作共赢性,反对特朗普的零和博弈思维,又强调维护国际秩序,反对特朗普颠覆已有国际秩序的企图。中国更多展示自身维护国际自由贸易、国际法、全球秩序的意愿,从维护“全球公益”的角度来定义自身与特朗普的博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争取更多的支持。这也是针对此前对特朗普的“误判”,中国应该进行的正确反思。

 

诱惑2016 楼主 

Lv9

2016-12-20 07:59

2楼

今天,FT中文网刊登了《误判特朗普,中国该如何反思》的文章。

我也是支持特朗普的一员,发表一下我的想法。

文中说,中国人支持特朗普的理由,有七点:

1、第一,特朗普是一个“商人”,其潜意思是,商人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可以接受各种讨价还价,而中国一向善于和这样的“务实主义者”打交道,所以,特朗普对中国有利。

2、第二,特朗普不重视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无意推广西方制度与价值观,所以,有利于中国。

3、第三,特朗普是一个孤立主义者,可能退出东亚,从而给中国留下更大的战略空间。

4、第四,一些中国“左派”不喜欢美国的民主制度,在他们看来,特朗普的崛起意味着美国民主制的堕落和衰败,因此是喜闻乐见的。

5、第五,一些人认为(并希望)特朗普会把美国“搞乱”,加剧美国的衰落,从而对中国有利。

6、第六,一些人认为特朗普会把美国战略重点放在中东地区,甚至在中东恢复“反恐战争”,从而延续9·11后中国获得的所谓“战略机遇期”。

7、第七,特朗普在选战中表达的族群歧视、族群威胁话语,引起了一些中国大民族主义者、种族主义者、排外主义者的共鸣。

以上7点,还是比较全面的。

从贸易战看对特朗普的误判

沈建光:中国不妨加入全球反对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的阵营,共同在硬碰硬的较量中摸出特朗普底线,以战促和。
从贸易战看对特朗普的误判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8103?adchannelID=&full=y
更新于2018年6月21日 05:55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沈建光 

特朗普的不可测性让善于理性分析的经济学者们屡屡感到沮丧,让奉行多边主义的各国首脑、国际组织领袖倍感头疼,甚至连特朗普同僚也往往因其出其不意而经常深感不安。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搅乱了全球市场秩序,重塑了区域关系,如发动一场全球范围内声势浩大的贸易战,与传统盟友关系降至冰点的同时,又与朝鲜谈判取得重大进展,这些重大变化在一年前是难以预料的。

对特朗普的误判似乎已不稀奇。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初,当时大部分分析认为,特朗普贸易保护的提法只是为了获得选民支持而采取的策略性提法,是政治家为赢得选举惯用的伎俩,上任之后大概率不会兑现。而对于中国的影响,起初大部分观点也赞同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比对华抱有仇视态度的老牌政客希拉里出任更为有利,甚至在特朗普上任后的半年内,其对中国汇率操纵发难似有减轻,退出割裂中国市场的TPP和TTIP谈判,越加让人相信,特朗普既缺少执政经验,又没有对华集中火力,中国的处境并不值得担忧,反而在美国独断专行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

然而,其后事态的发展否定了这样的期待,美国将贸易大棒挥舞至全世界,令人始料未及。贸易战在你来我往中持续升级,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8日签署命令,分别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25%和10%的关税。受此影响最大的美国传统盟友,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已开启反制。如欧盟成员国6月14日宣布支持针对美国价值28亿欧元的进口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加拿大政府宣布将对总价值128亿美元的进口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墨西哥宣布将对美国进口猪肉、苹果和土豆征税20%的关税,对美国乳酪和波本威士忌征税20-25%的关税,钢铁制品也在清单之中。

而继钢铝征税之后,5月23日,特朗普政府表态在讨论以安全保障为由对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征收追加关税。一旦汽车问题最终火烧赤壁,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和日本等传统盟友同样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特别是德国车企将遭受重创。德国总理默克尔已表达强烈不满,并暗示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可能开启新战线,警告称欧洲的战略利益维系在欧洲汽车产业的前途上,或将对美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发起竞争调查。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在经历了三轮谈判之后,最终未能避免。6月15日,美国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1102种产品。其后,中国政府做出对等回应,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首期征收的340亿美元商品涉及农产品、汽车、水产品。

6月18日,特朗普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并提出如果中国坚持推进新关税,加征的关税将生效,而一旦中国反制再度加码,美国将对另外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则表态,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


猜想一:特朗普支持率上升,仅就政治意图来看,前期措施似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特朗普的底线究竟在哪里?目前来看,有如下几种猜想:一是特朗普对外强势,落实竞选承诺,致力于缩小贸易逆差,增加政治选票,寻求连任;二是特朗普作为商人将交易艺术运用至极致,特朗普目的在于全球范围内制造混乱,以吸引投资回流美国,助力美国再度伟大;三是彻底改变国际秩序,让美国在国际合作交往中获得更多实惠;四是对日渐崛起的中国采取遏制,贸易谈判只是个幌子,贸易战场不是中美冲突的主战场,科技领域才是,最严重的情形时重回冷战。四种猜想,哪些特朗普能否如愿?不妨分别来看,

不难发现,“美国第一”的政策根基在美国异常稳固,特朗普一系列外交新举措背后,支持率也逐渐攀升。根据《华尔街日报》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新闻调查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率升至44%,相比其4月份40%的支持率有所上升,特朗普赢得议会中期选举,甚至继续连任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猜想二:趁乱促进全球企业投资回流,美国的如意算盘未必奏效。

伴随着美国经济超预期向好,失业率创十八年来新低,税改带动薪资水平和零售超预期上涨,美国似乎正在享受增长进一步向好的好处。相比之下,欧洲今年政治风险加大,经济数据呈现高位回落,这导致4月以来美元大幅反弹,美元指数一度突破95,资金回流美国加快。

那么,能否如猜想二所预期,特朗普新政扰乱市场,全球避险情绪的增加与美国税改优惠,吸引企业投资源源不断涌入美国?其实未必。可以看到,特朗普上任以来由于其政策多变已产生信任危机。加之近年来美国制裁大棒越加肆无忌惮,对跨国企业频繁处以高额罚金,恶化了美国的投资环境,美国劳动生产率下降与基建薄弱的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企业在美国投资风险反而空前加大,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未必奏效。

猜想三:特朗普重塑国际秩序,很难做到对美国完全有利。

特朗普全面贸易保护,甚至拿盟友开刀,是否能帮助其重塑国际秩序,在利益重新分配中获得好处呢?其实,笔者认为,这只是建立在利用各国希望避免贸易战心理,让渡一定利益与美国达成协议的理想情形。一旦其他国家采取强硬反向制裁,美国也未必能获得实在好处。如在全球出口市场份额中,美国出口份额占比不足10%,中国占比14%,德国占比8%,如果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对美国发动贸易同等制裁,也将对美国经济与就业产生负面冲击,还会推高其通胀水平。

当然,针对特朗普对盟友发难,还有一种不同的理解,即特朗普在6月10日G7会议时曾谈到美国寻求G7国家之间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想法,特朗普的挥舞贸易大棒的真实目的是促进西方经济一体化。但对此,盟友反应冷淡,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这当然非常理想,但不是迅速解决目前危机的办法。”推动西方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显然更加不利,但目前来看,即便特朗普果真有意如此,但采取的措施却是南辕北辙,不仅引发盟友反制,也让西方国家之间长久以来建立的信任遭遇重创,很难短期内重塑信任。

猜想四:是否是对华的全面遏制,要边打边看。

针对特朗普对华态度与贸易战前景,其实更难加以预料。中美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三轮贸易谈判后,美国仍然单方面放弃协议,让人越加清晰地看到,特朗普可能原本就没有诚意与中国就贸易问题达成和解,或者在贸易强势中屡试不爽,国内支持率又上升的背景下,特朗普预期通过与中国交锋以换取更多的好处。更加悲观的情形是,特朗普对华战场早已不在贸易领域,而是对华的全面遏制,包括打压中国制造2025、用台湾牵制中国,以及让朝鲜问题的解决脱离中国影响等。

针对不可预测的特朗普对华意图,笔者认为,最悲观的情形便是对华的全面遏制。当然,笔者猜想,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未必坚定不移,大概率会根据形势变化、贸易战中的力量对比做出调整。笔者认为,既然没有办法猜透特朗普所想,就不要妄想摸清其心理状态,以免时刻被其意念牵制,策略上常常处于被动。

当下,特朗普已经扣下贸易战扳机,中国不妨大胆迎战,加入全球反对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的阵营,特别是联合德国一起反特朗普的贸易保护,共同在硬碰硬的较量中摸出特朗普底线,以战促和。其实,早前各方经济分析已经明确,特朗普首次与其零售市场相比肩的中国市场大打贸易战,而非日美贸易战中零售市场份额仅为其三分之一的日本,对于中国,其政治上并不像日本一样依附于美国,政策选择必不会对美国大举退让,自动限制出口配额,美国很难再次尝到日美贸易战中甜头,与中国不顾一切大打贸易战的结果定是双输。

而一旦美国利益受到损失,国内外压力反噬,便有了贸易战尽早休战的可能。当然,也要看到中美问题的长期性,为避免最坏的情况出现,应该力争开战之初便打中其痛点,逼其停战而非得寸进尺,如打击大豆等农产品,毕竟农产单品价格不高,但影响特朗普最广泛的选民基础,是比较有效的反制。

同时,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2758亿美元,贸易战全面铺开,意味着中国难以仅通过对美进口加关税做到对等反制,开辟新的战线,影响到美国在华企业的利益,是不可避免的。考虑到大量在华美国公司利润不菲,如美国高通公司全球收入一半来自中国,美国通用也有近一半的汽车销量来自中国,美国企业在贸易战中,难免遭遇唇亡齿寒,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利好预计也很难惠及美国企业。而如果在交战过程中,美国在华企业能够持续向特朗普政府施压,美国选民能够真正尝到苦头,加之美国通胀上升,经济受损,以及全球反制的情况出现,尽早结束贸易战仍有可能。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徐瑾jin.xu@ftchinese.com)

特朗普政府对华的四大误判:中国已今非昔比

2018年04月26日 18:23

 

 误判一:错误的计算方法 美方渲染对华贸易逆差

  美国渲染对华贸易逆差高达3752 亿美元,借此煽动美国公众的反华情绪。然而根据中方的统计,2017 年中美货物贸易总额5817 亿美元,中方对美出口4297 亿美元,从美进口1539 亿美元,顺差为2758 亿美元,比美方的数字小了近1000 亿美元。而实际情况还要复杂,例如,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出自美国等外资在华企业,另有不少加工行业的产品。据统计,在华外企进出口活动造成的美中贸易逆差约占59%。

  此外,在华美资企业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如苹果(207.990.600.29%)手机电脑、通用汽车(37.731.113.03%)等已在中国市场占有相当份额,这些均未计入美国对华出口。同时美方把香港转口贸易部分都算入中国出口,这些并非是“中国制造”。如按照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贸易增值计算方法,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数至少减少三分之一。美方还绝口不提服务贸易,而在这方面,美国对华长期保持巨额顺差,仅2016 年美方顺差就有557 亿美元之多。

  就国际竞争力而言,美国在高科技产业和农业上占据很大优势,但却以所谓“安全”为由限制对华出口。据美国研究机构报告,如美方放宽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的管理限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减少35% 以上。尽管中方一再提出这一问题,美方也多次许诺,却拒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可以说,所谓“3752 亿美元逆差”是完全按照美国统计方式和政治图谋制造出来的,而又被美国作为挥舞贸易制裁“大棒”的借口。

  误判二:错误的政策取向 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本、商品、人员的自由流动,带动了多边贸易体制和贸易自由秩序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和众多国家经济的增长。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各个领域占据的优势,在全球化进程中捞取到大量好处,但由于治理方面的缺失,也造成了利益分配严重不均和社会的分裂。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民粹主义的兴起、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思潮泛滥。这不是全球化本身的错误,而是治理上的问题。

  特朗普借助美国高涨的民粹主义思潮赢得了总统宝座,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倒行 逆施,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企图强逼贸易伙伴单方做出让步。错误的政策取向,必然导致错误的行动。特朗普上台一年多的举动表明,他的政策取向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损及世界整体利益和各国利益,也必将损及美国利益,是没有前途的。

  误判三:错误的行为方式 霸权主义行动

  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逐渐形成强烈共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抛弃冷战思维和“丛林法则”及零和游戏,通过外交磋商处理相互间分歧和争议问题,不能恃强凌弱,更不能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因此,在经贸方面,1995 年1 月1 日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管理、组织、协调、调节和提供成员国贸易之间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按照世贸组织的宗旨,任何国家都不能依据国内法处理国际贸易的争端。按此要求,美国不能再借《1974 年贸易法》处理同他国在经贸上的分歧和争议。

  特朗普政府却无视世贸组织的规定,毫不顾忌国际贸易的原则,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继续采取霸权主义行径,凭仗国内法威逼他国服从美国利益诉求。

  首先2017 年8 月18 日宣布根据《1974 年贸易法》启动对中国“301 条款”调查,2018 年又引用“232 条款”宣布加征钢铁及铝制品关税,逼迫有关出口国让步。3 月23 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根据“301 调查”结果,将对中国价值约600 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并称:“这是许多(行动)的第一(个)”,制造咄咄逼人的态势。

  此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加征25% 关税的中国产品清单,将损及中方500 多亿美元的利益。所有这些,都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这次美国霸权主义行动的矛头直指中国,企图像当年制服日本一样,用强硬手段压服中国。

  误判四:错误的对象选择 中国已今非昔比

  中方为促进两国贸易平衡,做出众多积极努力,美方却仍不满足。最终特朗普放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正确途径,依然对中国动起“刀子”,挥舞起贸易摩擦的“大棒”,妄图逼压中国就范。

  中美经贸关系经历过错综复杂的进程。但当前同那时有明显不同,第一,中国综合国力有了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到美国的三分之二多,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中升美降的势头仍在发展。

  第二,中美经贸合作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已获得全面进展,双方利益高度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美方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举动,都会造成美方自己也蒙受伤害的后果。

  第三,中国在不少方面已形成对美优势,在实体经济方面明显强于美国,而且中国拥有更加全面的经济体系,有条件也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第四,特朗普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抵制全球化,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损害自由贸易秩序。而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受到普世称赞。中国占有道义上的优势。

  第五,中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正万众一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砥砺奋进。更重要的是,中国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反观美国,当前社会分裂严重,思潮混乱,矛盾错综,对特朗普看法不一,政府内外观点分歧深刻,难以形成中坚力量。

 误判一:错误的计算方法 美方渲染对华贸易逆差

  美国渲染对华贸易逆差高达3752 亿美元,借此煽动美国公众的反华情绪。然而根据中方的统计,2017 年中美货物贸易总额5817 亿美元,中方对美出口4297 亿美元,从美进口1539 亿美元,顺差为2758 亿美元,比美方的数字小了近1000 亿美元。而实际情况还要复杂,例如,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出自美国等外资在华企业,另有不少加工行业的产品。据统计,在华外企进出口活动造成的美中贸易逆差约占59%。

  此外,在华美资企业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如苹果手机电脑、通用汽车等已在中国市场占有相当份额,这些均未计入美国对华出口。同时美方把香港转口贸易部分都算入中国出口,这些并非是“中国制造”。如按照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贸易增值计算方法,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数至少减少三分之一。美方还绝口不提服务贸易,而在这方面,美国对华长期保持巨额顺差,仅2016 年美方顺差就有557 亿美元之多。

  就国际竞争力而言,美国在高科技产业和农业上占据很大优势,但却以所谓“安全”为由限制对华出口。据美国研究机构报告,如美方放宽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的管理限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减少35% 以上。尽管中方一再提出这一问题,美方也多次许诺,却拒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可以说,所谓“3752 亿美元逆差”是完全按照美国统计方式和政治图谋制造出来的,而又被美国作为挥舞贸易制裁“大棒”的借口。

  误判二:错误的政策取向 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本、商品、人员的自由流动,带动了多边贸易体制和贸易自由秩序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和众多国家经济的增长。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各个领域占据的优势,在全球化进程中捞取到大量好处,但由于治理方面的缺失,也造成了利益分配严重不均和社会的分裂。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民粹主义的兴起、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思潮泛滥。这不是全球化本身的错误,而是治理上的问题。

  特朗普借助美国高涨的民粹主义思潮赢得了总统宝座,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倒行 逆施,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企图强逼贸易伙伴单方做出让步。错误的政策取向,必然导致错误的行动。特朗普上台一年多的举动表明,他的政策取向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损及世界整体利益和各国利益,也必将损及美国利益,是没有前途的。

  误判三:错误的行为方式 霸权主义行动

  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逐渐形成强烈共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抛弃冷战思维和“丛林法则”及零和游戏,通过外交磋商处理相互间分歧和争议问题,不能恃强凌弱,更不能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因此,在经贸方面,1995 年1 月1 日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管理、组织、协调、调节和提供成员国贸易之间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按照世贸组织的宗旨,任何国家都不能依据国内法处理国际贸易的争端。按此要求,美国不能再借《1974 年贸易法》处理同他国在经贸上的分歧和争议。

  特朗普政府却无视世贸组织的规定,毫不顾忌国际贸易的原则,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继续采取霸权主义行径,凭仗国内法威逼他国服从美国利益诉求。

  首先2017 年8 月18 日宣布根据《1974 年贸易法》启动对中国“301 条款”调查,2018 年又引用“232 条款”宣布加征钢铁及铝制品关税,逼迫有关出口国让步。3 月23 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根据“301 调查”结果,将对中国价值约600 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并称:“这是许多(行动)的第一(个)”,制造咄咄逼人的态势。

  此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加征25% 关税的中国产品清单,将损及中方500 多亿美元的利益。所有这些,都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这次美国霸权主义行动的矛头直指中国,企图像当年制服日本一样,用强硬手段压服中国。

  误判四:错误的对象选择 中国已今非昔比

  中方为促进两国贸易平衡,做出众多积极努力,美方却仍不满足。最终特朗普放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正确途径,依然对中国动起“刀子”,挥舞起贸易摩擦的“大棒”,妄图逼压中国就范。

  中美经贸关系经历过错综复杂的进程。但当前同那时有明显不同,第一,中国综合国力有了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到美国的三分之二多,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中升美降的势头仍在发展。

  第二,中美经贸合作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已获得全面进展,双方利益高度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美方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举动,都会造成美方自己也蒙受伤害的后果。

  第三,中国在不少方面已形成对美优势,在实体经济方面明显强于美国,而且中国拥有更加全面的经济体系,有条件也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第四,特朗普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抵制全球化,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损害自由贸易秩序。而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受到普世称赞。中国占有道义上的优势。

  第五,中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正万众一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砥砺奋进。更重要的是,中国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反观美国,当前社会分裂严重,思潮混乱,矛盾错综,对特朗普看法不一,政府内外观点分歧深刻,难以形成中坚力量。

  总而言之,中国早已今非昔比,美国则是另一种今非昔比。在这种形势下,特朗普政府试图拿中国“开刀”,打错了算盘,是完全找错了对象。

2018-08-04 13:11:57 来源:中国房产网 浏览:1126

站内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为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