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产网 --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信息第一门户 -www.juzhu.org-

房产新闻

合作动态

时事焦点

规划设计

新金融

财经视角

活动交流

在线咨询

/ - 搜文章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房产新闻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九宫之首静乐宫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九宫之首静乐宫

静乐宫又称净乐宫,原静乐宫坐落于古均州城内的正北部,据《太和山志》记载:“祖传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为静乐国王,静乐治麋,而均即麋地,故以名宫焉。”该宫创建于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年),赐“元天静乐宫”额。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毁于火灾,康熙三十年(1691年)动土重建,六载而成。乾隆元年(1736年)又遭火焚。宫内原有殿堂,廊庑,亭阁及道舍等建筑五百二十余间,由东中西三院组成,主要建筑有牌坊、大宫门、二宫门、正殿、二圣殿、方丈堂、斋堂,配舍等。宫前建六柱五间五楼华表式冲天石牌坊,坊前置一对近3米高造型精美的铁狮子。四周红墙碧瓦环绕,宫内重重殿宇,巍峨高耸,层层院落,宽阔幽深,环境幽雅,宛如仙宫。明、清名人游记中,把静乐宫描绘成皇帝居所,气势近似于北京故宫,故有小故宫之称。

静乐宫的营造是依据 “真武修炼成真”的传说而修建的,在其总体规划中体现了人、仙、神三境界和“风水”理念,体现出了天、人或人、神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相传真武出生在黄帝之时,因相传玄帝降生于均州静乐国,历代武当道士更是深信不疑,随着真武神格的不断提高及其道经的补充完善,“玄帝降生于(武当山下的)静乐之国”也就名正言顺了。

净乐宫是明朝武当山道教宫观的起始点。关于它的建造源于一个古老的道经故事,相传,玄武本是天上的神灵,被太上老君点化后脱胎于净乐国皇后,入武当修道四十二年,功成飞升;为彰显父母养育之功,武当山建造了供奉净乐国国王和皇后的净乐宫。



真实情况是:明永乐初年,朱棣因“靖难”入继大统,政治舆论对其十分不利,面对这种形势,永乐皇帝一方面宣称自己是奉天行事,一方面又从理论上寻找根据。永乐三、四年,武当道士李素希两次派人送“榔梅仙果”进献朝廷,以告天下吉祥。永乐皇帝为此专门诏见武当道士简中阳,详细询问玄帝升真事迹。后又命孙碧云前往武当山实地勘测。营建工程从永乐十年九月十八日开工至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结束,历时十三年。因相传玄帝降生于均州静乐国,故于“永乐十七年,奉敕建玄帝殿、圣父母殿、左右圣旨碑亭、神库、神厨、方丈、斋堂、道房、厨室一百九十七间,赐‘静乐宫’为额”。自此,“静乐宫”始有其名。真可惜,现在的古均州已经完全不复存在,静乐宫也沉到湖底。

老均州人称静乐宫为净乐之都,水中之都。亦有传言:“一个均州城,半个净乐宫”。静乐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与文物同武当山的建筑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1958年9月1日,因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原宫址数以千计的石雕构件及部分文物珍品已转移至丹江口市郊金岗水库(又名净乐湖,俗称土坝)西坡。

经历了四十余年的沧桑,为尽快恢复其宏伟的历史面貌,重现昔日辉煌,实现几代人的夙愿,2003年丹江口市政府全面实施静乐宫复原工作。

静乐宫复原地选址在丹江口市城区东郊静乐湖北坡。北靠孟家岭主峰,东西两侧为其余脉,南临金岗水库(即静乐湖),与原静乐宫地貌相似,符合古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理论。使山川冲和之气融法于斯,与神像相为表理,是中国古代建筑环境学的科学结晶。整座建筑都被用来祭祀,宫内所供奉的神——真武大帝,作为武当山九宫之首,透过它的整体建筑,可窥视出整个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

查了一下资料,原静乐宫东西宽353米,南北宽345米,面积达121785平方米,现静乐宫占地面积115794.15平方米,南北宽425米,在南端东西宽160米,在中端东西宽240米,其地形呈“中”字形。所以现在的净乐宫比原先的面积要小。



原静乐宫除中轴线外沿正宫门前即东西龟碑亭两侧亦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亦称东道院,俗称东宫,内有真宫祠、预备仓、进贡厂、道房等。西路有斋堂、浴堂、神厨、神库(亦名香钱库)、道房等。

来到净乐宫,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净乐宫的第一个大门,这是原来净乐宫的大牌坊,也叫棂星门,建于明永乐十一年至十六年间,牌坊顶端饰六根华表冲天住,华表是皇家庙观的特殊标志,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华表冲天住的顶端饰朝天吼,形态逼真,这个瑞应之兽喻上达民情,下达天意。中部屏风式的墙上饰孔雀和牡丹花卉;仔细看,牡丹花盛开的有七朵,未开的有五朵,代表一年的七个大月五个小月,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孔雀代表吉祥,寓意一年的十二个月吉祥如意和平富贵的意思。




往前走是净乐宫的正门,俗称山门。门开三孔,歇山式建筑。山门西侧是琉璃八字墙,墙中饰有椭圆形琉璃双凤和牡丹。



中间“元天净乐宫”的匾额是永乐皇帝亲笔题词的。道教书籍中记载:相传在皇帝时期净乐国的太子真武,15岁辞去父母到武当山去修炼,修练了42年,得道成仙,玉皇大帝御赐座镇南方武当金顶,永乐皇帝朱棣就是根据这个传说安排的武当山的建筑线,在净乐国的原址古均州城修建了这样的净乐宫,以净乐国命名净乐宫,净乐宫远离了武当山的建筑线,取清净安乐之意而命名的净乐宫的。



徒步向上,踩在青石基上环顾四周,整个净乐宫是座北朝南的地势,以中轴线为中心,东西两侧对称安排的整个建筑,高低错路有致,富有韵律感。

东西分别坐落的是两座御碑亭,亭内存放的是现存明代最大的两座??驮御碑,高8.5米,重102吨,至今有600多年了依然保存的非常完整。东边是明永乐十六年建的,为皇家记事碑,西边为明永乐十一年建的,为圣旨碑;都是1958年从古均州搬运过来的。??相传是龙子,也是长寿的象征,和乌龟有很大的区别,它长有龙须还有獠牙。

沿中轴线上来共建有三丛殿堂。第一丛殿是龙虎殿,内供真武大帝的护卫神,青龙白虎。东青龙,西白虎,青龙扬善,白虎惩恶,同佛教的哼哈二将一样,职责都为护卫。除了龙虎殿就来到了净乐大院,院内的地砖是1958年从古均州城搬运过来的,也有600多年了,是用糯米浆和石灰做的。



左右两边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宗教信仰,建有财神殿,救苦殿。

中轴线中间就是第二丛殿玄帝殿,整个建筑是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座高五米,重六吨的端坐神像,也是武当地区最大的一尊了。旁边还有真武的护卫神丛神,雷公电母、风伯雨师,金童玉女。







在大殿的后面是最后一丛殿父母殿,父母殿是叠檐歇山式建筑,殿内的正中间供奉是真武的父母,圣父圣母。



从总体来说,静乐宫复原工程在建筑规划中达到了天、人、神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在形制上保留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艺术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古均州城内的静乐宫(今写作净乐宫),敕建于明永乐年间,为武当山九宫之一。1958年9月1日,因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原宫址数以千计的石雕构件及部分文物珍品已转移至丹江口市郊金岗水库(又名净乐湖,俗称土坝)西坡。今逢国运昌隆、道业大业,使原已淹没之古迹得以复建,然此辉煌之举亦有争议之处,即今宫名之“净”字令人费解,并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现仅据武当山历代志书文献对“静乐宫”的名称由来、含义以及相关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证,以期明辨是非、择善而从。

  据笔者所见,“静乐”一词用于道教始于元代武当道士刘道明(号洞阳子)编纂的《武当福地总真集》(以下简称“《总真集》”),因在其“卷下”有《静乐国传记》,全文如下:
  《静乐国传记》:龙变梵度天之下。《灵宝大法诸大秘文》云:龙变梵度天,北方之天,四种民天之一,在无色界之上。其色赤,太虚之景,灵宝之宫,下应西方娄宿。又《武当图记》:五龙顶一峰,上应龙变梵度天,北方五气龙君居之。今均州之南三十里有村,名曰乐都。传云:此古静乐国。村之东山下,古陵数冢。耆旧相传云:静乐国王之茔。又《风土记》:均州上古之时,即有麇之国,谓人民朴野,安静乐善,虽曰麋鹿,犹可安居。又《仙传》称:黄帝降生于有熊之国,赤帝降生于厉山氏之国,玄帝降生于静乐之国。盖为玄帝神功圣德,万物悉资润泽发生,不欲以有麇之国称之,而取其人民安静乐善,易之曰静乐,可知矣。切观均州风土,太和之水,湾环百曲,神仙窟宅。考之古史《仙传》,静乐国即均州,无疑矣。
故事  刘道明在此不惜笔墨、引经据典而又兼民间传说,其根本意图有三点:一是阐明“静乐”一词的文献依据及其丰富的内涵;二是论证“静乐国即均州”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三是为“玄帝降生于(武当山下的)静乐之国”制造舆论影响,以期达到为宗教服务的目的。但是他所引用的《灵宝大法诸大秘文》、《武当图记》以及《仙传》等文献,多是善信羽流为抬高本山地位、完善玄帝信仰体系而杜撰和虚构的,至于“耆旧相传”更是不足为据。惟《风土记》所载较为可信,因古有“麇城”,“在今湖北省郧县内,春秋时为麇、庸二国地,后属于楚。《左传》文十一年:‘楚子伐麇’即此”。均州与郧县相距不足百里,故称“有麇之国”。但是文中所提的“麇”并非“麋鹿”,“麇”即獐,而“麋鹿”俗称四不象,实为两种动物,这或许是《风土记》作者的笔误。
  静乐国原为“奎娄之下海外之国”,按星图分野,奎娄二宿主鲁、徐州。刘道明之所以提出“静乐国即均州”的观点,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众所周知,从六朝唐宋以来发生过多次的佛道之争,到元代时,随着全真道的极盛而又日趋激烈。1258—1281年,在持续了近三十年的争论中,全真道惨败,大量的道经遭到焚毁。武当山是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动点,这里的道教徒对于这场论争自然是铭心刻骨、记忆犹新的。《总真集》中,作者将武当道教供奉的主神玄帝的出生地由海外仙国移到了武当山下的静乐国,将武当胜迹与玄帝修炼的传说联系起来,使玄帝的神迹,在武当山都有一一对应的实物、实景,这就反映了作者固守中土文化的心理和强烈的本山意识。
  正是因为《风土记》中有“安静乐善”之语,为刘道明动迁“静乐国”提供了可资编创附会的文字依据,故其直言,“不欲以有麇之国称之,而取其人民安静乐善,易之曰静乐”。由此可见,“静乐”实为“安静乐善”之意。但是刘道明创立的“静乐国”,后人亦有异议。清代均州知州江闿曾提出质疑,“《襄阳府志》及均州旧志所载,原无真武父母净乐国王之冢。康熙十九年,知州王民皞于城南双冢屯地方创立一碑,中书‘净乐王之茔’……。今相传真武生黄帝之时,净乐国号并未见于史册,净乐王墓土人从来不知。岂黄帝至今阅历数千余年,前此并无一人道及为之标题勒石,直待数千余年之后始经立冢耶?”现代考古也验证了所谓“静乐王之茔”的双冢实为南北朝古墓,并出土了大量的绿釉陶器。即便如此,“静乐国即均州”仍为世人所传,历代武当道士更是深信不疑,随着真武神格的不断提高及其道经的补充完善,“玄帝降生于(武当山下的)静乐之国”也就名正言顺了。
  明永乐初年,朱棣因“靖难”入继大统,政治舆论对其十分不利,面对这种形势,永乐皇帝一方面宣称自己是奉天行事,一方面又从理论上寻找根据。永乐三、四年,武当道士李素希两次派人送“榔梅仙果”进献朝廷,以告天下吉祥。永乐皇帝为此专门诏见武当道士简中阳,详细询问玄帝升真事迹。后又命孙碧云前往武当山实地勘测。营建工程从永乐十年九月十八日开工至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结束,历时十三年。因相传玄帝降生于均州静乐国,故于“永乐十七年,奉敕建玄帝殿、圣父母殿、左右圣旨碑亭、神库、神厨、方丈、斋堂、道房、厨室一百九十七间,赐‘静乐宫’为额”。自此,“静乐宫”始有其名。
  至于“静乐宫”名以后出现“静”与“净”混用的现象,最早见于武当文化研究专家杨立志教授点校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明代任自垣编纂),该志在“点校时以明刻本甲为底本,卷六及其它缺失处乃以明钞本及明刻本乙配补”(《明代武当山志二种·序》)。在其卷九(楼观部第七)“迎恩宫”条目下即有“净乐宫道士”字样,除此之外,全书皆用“静乐”。据《校勘记》称“此段据明刻本乙种补”。若此文无差错的话,说明其点校所依据的“明刻本乙”已出现混用。
  “《武当福地总真集》虽不以‘山志’名,但其体例宗旨实为现存最早之武当山志”,“明清山志皆遵依其内容而列申增创”。任自垣在纂修山志时曾明确指出:“遵依前代《总真集》,续入圣朝恩赐,总成志书”。陶真典、范学锋二人在点注《总真集》时针对“静乐国”写的“按语”是“全书有多处‘静乐’或‘净乐’之记述,本书统一为‘静乐’”。此处虽未明言“统一为‘静乐’”的根据,但其观点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总真集》中有“净乐”之说,皆因刻本年代延后所致。
  既然明刻本中“静乐”一词已出现“静”与“净”混用,后世修志者更是相沿成习。明代方升的《大岳志略》中,“静乐”与“净乐”混用,且在宫观图中径用《净乐宫》;明代凌云翼、卢重华的《大岳太和山志》卷之一《宫观分图》中有《净乐宫图》、卷之二有“净乐国善胜皇后”;清代王概的《大岳太和山纪略》卷一《八宫图》之一题为《大岳太和山净乐宫图》、卷三《圣纪》中称“净乐国王善胜皇后孕秀一十四月”、《宫殿》中称“净乐宫在均州城内,相传帝之在先会为净乐国王,净乐治麇,而均即麇也,故因以名宫焉”;清代贾洪诏的《续辑均州志》卷之十五中有“净乐为沛宫”、“首玉虚、次净乐”(汪道昆《太和山记》);民国熊宾、赵夔的《续修太和山全志》卷三《圣纪》中称“净乐国”、《宫殿》中亦称“净乐宫在均州城西”。也许受此影响,后来新编的《武当山志》、《丹江口市志》以及当代的文论杂著皆用“净乐”而疏用“静乐”。
  笔者认为,“静乐”与“净乐”的混用应归结为汉字字义的多样性和字形的复杂性。首先,当“净”释为“洁净”时,古代写作“瀞”。如《墨子·节葬》下:“若苟贫,是粢盛酒醴不净洁也。”这样,“瀞”与“静”在字形上容易混淆;其次,当“静”释为“洁净”时,与“瀞(净)”相通。如《诗·大雅·即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也就是说,当“静”与“净”都释为“洁净”时,可以互相通用、不分彼此。但是刘道明在编创“静乐国”时是取“静乐”的“安静乐善”之意,此“静”应释为“安静”,即安稳平静。《墨子·非攻》:“神民不违,天下乃静”,意即于兹。由此可知,后世修志者显然曲解了刘道明的原意。再者,“静”与“净”在宗教含义上也有截然不同的使用范围。“静”与道家、道教有难以割舍的渊源关系,如静坛音乐、静因之道、静运两目法、静中坐炼法、静坐法仙术、《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等,《道德经》中亦有“水善,利万物而有静”(第八章)、“守静,督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第十六章)、“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第三十七章)等。依笔者之见,“静乐”除“安静乐善”之意外,还应有“玄帝禀天一之精,惟务静应,不乐南面,志复本根”的道教寓意。且山西省古有“静乐县”,虽属巧合,亦可见一斑。而“净”字多用于佛教,如净土、净心、净人、净肉、净名、净坊、净戒、净瓶、净教、净眼、净业、净觉等皆属佛门用语。有鉴于此,“静”与“净”亦不可混用。
  综上所述,由《风土记》中的“安静乐善”,衍生了刘道明笔下的“静乐国”;由“玄帝降生于静乐之国”,引出了永乐皇帝敕建的“静乐宫”。然“净乐”之说载于志书已积久成习,其间原因固多,但追本溯源,“静乐”所承载的宗教含义用“净乐”是无法自圆其说的。若以尊重宗教感情的观点来认识这一字之差,如今选用“静”字更为合适和严肃,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武当道教建筑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
参考文献  [1][元]刘道明,等.陶真典,范学锋点注。武当山历代志书集注(一)[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辞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3][清]王概.大岳太和山纪略[M].
  [4]郭顺玉.会万古之精华,敛一山之风月:元〈武当总真集〉的道教文学价值[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
  [5][清]贾洪诏.续辑均州志[M].
  [6]李峻,饶春球.武当山近五十年考古新发现[J].汉江文学,2001,(1).
  [7]祝建华.武当山道教建筑:兼谈明代皇室家庙营造思想[N].武当道教,2003—3—15.
  [8][明]任自垣,等.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9][民国]熊宾,赵夔.续修太和山全志[M].
  [10]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1][春秋]李耳.梁海明译注.老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静乐宫的概况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九宫之首静乐宫,位于丹江口市境内。素有小故宫之称的静乐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武当山九宫之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保护价值。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静乐宫同均州古城一并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之中。

     原静乐宫坐落于古均州城内的正北部,据《太和山志》记载:“祖传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为静乐国王,静乐治麋,而均即麋地,故以名宫焉。”该宫创建于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年),赐“元天静乐宫”额。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毁于火灾,康熙三十年(1691年)动土重建,六载而成。乾隆元年(1736年)又遭火焚。宫内原有殿堂,廊庑,亭阁及道舍等建筑五百二十余间,由东中西三院组成,主要建筑有牌坊、大宫门、二宫门、正殿、二圣殿、方丈堂、斋堂,配舍等。宫前建六柱五间五楼华表式冲天石牌坊,坊前置一对近3米高造型精美的铁狮子。四周红墙碧瓦环绕,宫内重重殿宇,巍峨高耸,层层院落,宽阔幽深,环境幽雅,宛如仙宫。明、清名人游记中,把静乐宫描绘成皇帝居所,气势近似于北京故宫,故有小故宫之称。

     静乐宫的营造是依据 “真武修炼成真”的传说而修建的,在其总体规划中体现了人、仙、神三境界和“风水”理念,体现出了天、人或人、神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使山川冲和之气融法于斯,与神像相为表理,是中国古代建筑环境学的科学结晶。整座建筑都被用来祭祀,宫内所供奉的神——真武大帝,作为武当山九宫之首,透过它的整体建筑,可窥视出整个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

     静乐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与文物同武当山的建筑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经历了四十余年的沧桑,为尽快恢复其宏伟的历史面貌,重现昔日辉煌,实现几代人的夙愿,2003年丹江口市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静乐宫复原工作。

     静乐宫复原地选址在丹江口市城区东郊静乐湖北坡。北靠孟家岭主峰,东西两侧为其余脉,南临金岗水库(即静乐湖),与原静乐宫地貌相似,符合古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理论。现静乐宫的总体思路严格遵循原静乐宫的建筑思路,并沿袭了明代道教建筑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环境,完整体现原静乐宫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其文化内涵。

     原静乐宫东西宽353米,南北宽345米,面积达121785平方米,现静乐宫占地面积115794.15平方米,南北宽425米,在南端东西宽160米,在中端东西宽240米,其地形呈“中”字形。其地势南低北高,前后地形高差约27.5米。静乐宫建筑群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设计,是典型的皇家宫殿建筑,沿中线甬道穿过六柱五间五楼华表式冲天大石牌坊进入静乐宫正门即山门,其中轴线上为三重殿,一进为龙虎殿,二进为玄帝殿,三进为圣父母殿,各殿均为大木结构,耸立于饰栏高台之上,殿的两旁建有东西配房配殿;在山门与龙虎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对称座落着两座龟碑亭。原静乐宫除中轴线外沿正宫门前即东西龟碑亭两侧亦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亦称东道院,俗称东宫,内有真宫祠、预备仓、进贡厂、道房等。西路有斋堂、浴堂、神厨、神库(亦名香钱库)、道房等。现静乐宫亦设东西两宫,还将建有皇经堂、紫云亭及钟鼓楼,其主要目的是用于文物保护和道教文化研究与宣传以及二期的旅游开发。进入静乐宫使人总体感觉建筑物高低错落有致,沿中轴线序列空间逐步延伸进入高潮,在建筑的高低、远近、主从、虚实叠加,种种“形”与“势”的空间转换上形成丰富而完整的建筑体系,体现深刻的建筑审美意识和内涵。

     从总体来说,静乐宫复原工程在建筑规划中达到了天、人、神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在形制上保留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艺术风格及其文化内涵。既保持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完整性,又不失静乐宫单元结构的独特性。他将成为集宫殿建筑、现行文物保护与开发、武当文化研究与宣传,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

     这里是真武大帝父母的居住地,也是真武大帝的降生地!

    这里有全国目前现存明代最大的石牌坊(棂星门)和龟碑!

     这里有武当山地区最大的铜铸真武端坐神像!

2013-05-23 14:51:12 来源:中国房产网 --www.creri.com-- 浏览:1184

站内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为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