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产网 --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信息第一门户 -www.juzhu.org-

房产新闻

合作动态

时事焦点

规划设计

新金融

财经视角

活动交流

在线咨询

/ - 搜文章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焦点 >> 百万毕业生考虑二线城市就业


百万毕业生考虑二线城市就业

   时间刚刚进入7月,还有一部分大四学子正在跟校园依依惜别,而2017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已经步入尾声。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多达795万人,比去年增加30万。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海归学子也加入求职的大军。海外一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小孟告诉记者,昨天她最终决定放弃北京一家大型企业的邀约,在成都一家文创公司办理了入职手续。她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毕业大礼包的优惠这么多,感觉人才都不够用了。”
 
 
  小孟正是即将投入“蓉漂”生涯的优秀人才之一。7月2日,成都提出,将实施“蓉漂”计划,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对外地来成都应聘的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
 
  根据此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毕业生总数预计达到795万,增量与增幅均超往年。
 
  与人数再创新高相对应的,是日趋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以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多个城市纷纷拿出“毕业大礼包”。
 
  6月24日,武汉发布系列大学生留汉优惠政策;6月29日,长沙出台“人才新政22条”;7月2日,成都表示将实施“蓉漂”计划;早前,西安提出引进高层次人才“5531”计划、“城市合伙人”计划……
 
  人力就是生产力,年轻人代表着城市的生命力。不难看出,在冲刺“新一线”的激烈竞争中,这些崛起中的城市都不愿落于人后。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青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抓好“人才”这个抓手。他特别提到,成都最新的“大学生凭毕业证落户”是非常好的举措,让人印象深刻,“北京、上海因为本身的承载力问题,对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比较严格,成都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错位竞争。”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家战略创新与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吕本富则表示,武汉、成都等城市的人才新政,反映出这些地方近年来创新创业的活跃和经济的活力,但同时,“户口、住房、补贴只是第一步,把人吸引过来之后如何留人更为重要。”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下一轮的留人竞争将更为激烈。
 
  解决户口保障住房 多地加码人才“引力”
 
  又是一年毕业季,近800万毕业生将去向何方?记者注意到,和往年的情况有所不同,“95后”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尤其是以武汉、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接连推出新政,纷纷加码人才“引力”。
 
  例如武汉市近日提出,5年让20万大学生住进人才公寓,同时,以奖励形式发放“人才住房券”,可冲抵购、租房款。此外,还将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毕业3年内普通高校大学生,凭毕业证、创业就业证明即可落户。
 
  据《长江日报》报道,昨日上午,武汉第一批大学生人才公寓、创业工位和见习岗位已正式推出。
 
  成都则在2日举行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将改革人才落户制度,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同时,将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对来成都应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对急需紧缺优秀人才,则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成都期望通过这些举措,让广大“蓉漂”扎根成都、融入成都,“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在阮青松的印象中,凭毕业证落户最早深圳做过,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他认为成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同北京、上海等城市)错位竞争,大力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增强作为西部经济中心的功能。这些都是要有人才来匹配的。”
 
  的确,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口逐渐收紧,为其他城市“抢人才”带来了一个突破口。
 
  “这一点确实是很大的优势,终于不用在找工作时把对方能不能解决户口放在第一位了。”得知成都放宽落户条件后,湘妹子王思颖又松了一口,她刚结束在香港的学业回到内地,准备加入“蓉漂”的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日前发布的“人才新政22条”也大大降低了落户门槛。
 
  “只要你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凭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即可办理落户手续”。按计划,未来5年,长沙将投入百亿资金,留住大学生、吸纳创新者、引进“海归派”、培养“土专家”,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
 
  而在今年5月,西安公布了23条人才引进的新措施,未来5年预计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左右……
 
  人才,已然成为各地政府的“掌上明珠”。阮青松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在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但人才往往成为最大的劣势,抓住人才就是“抓到了要点和痛点”。
 
  产业崛起带来机遇 如何“留人”是关键
 
  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应届毕业生签约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基本持平,而希望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明显高于一线城市的29.9%。
 
  有分析认为,近两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一线城市情结”明显松动,越来越多的人将新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
 
  这种变化离不开新一线城市自身的变化。在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中,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城市发展迅速,整体经济实力、就业机会、生活环境等都有了明显提升,“吸金”“聚才”的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公开表示,以前,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流向了珠三角、长三角,留在成都的比例仅有10%左右,但现在,有42%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成都。
 
  “这和成都这两年的产业结构、宜居环境、城市定位以及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密不可分。”李言荣向记者表示,当成都的产业迈上新台阶,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就将更为迫切,随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科技人才流动出现了明显变化。
 
  无疑,有了人才,产业才能发展;有了产业,才能吸引人才,才有让人才留下的根基。世界各国的实践已经证明,经济社会越发展,以人才为集中代表的人力资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越重要。城市的发展亦然。
 
  事实上,近年来新一线城市竞争激烈,从经济增速到产业发展,从落地项目到生活环境,皆有排名,备受关注。而今年以来,“人才”成为争夺的核心焦点。应该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时代,“人之贵”愈发凸显。
 
  在吕本富看来,从“争项目”到“争人才”,是一种必然。“这些城市前几年的创新创业做得都不错,创新创业企业现在进入爆发阶段,正是大量需要人才的时候。”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些企业的资本和土地问题不需要地方政府操心,“有风投,占地面积也不大,但是没有人就没法发展了。”他认为,大学生的素质、冲劲,更能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
 
  但在另一方面,他认为,优厚的物质条件只是把人才吸引过来的第一步,“把人才留下,才是第二步的竞争。”
 
  在吕本富看来,留住人才,既和企业本身有关,也和城市的氛围有关。“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没有北京户口也要留下来?软性的氛围,是需要考虑的。”
 
  对于国内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一位正在丹麦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的博士坦言,“高端人才还是会更关注工作机会、事业前景,如果这方面能和一线城市一样,当然会选择像成都这样更宜居、生活压力更小的城市。”
2017-07-04 08:39:33 来源:中国房产网 浏览:1123

站内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为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